学科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新网站>>学科平台>>学科平台>>正文

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学科

药学院  2022年07月04日 17:25

 

1.学科沿革

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前身为中药系中药化学教研室(设立于1972年),主要承担中药化学课程,第一任教研室主任是冀春茹教授,冀春茹教授因工作需要调任药学院副院长和科研处长后,王浴铭教授任教研室主任。于2002年更名为药物化学学科,杨云教授任学科主任,冯卫生教授为学术带头人。2014年王彦志教授任学科主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建于2018年,王彦志教授任科研中心主任,孙彦君教授任教研中心主任,陈辉教授任教研中心副主任。本学科2010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本学科目前共有专职、兼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学科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人。学科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2.学科特色

本学科是河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的一个主要二级学科,也是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支撑学科,本学科的主要成员是河南省河南地道药材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市中药材种植开发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本学科依托于中药学重点学科以及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以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冯卫生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学科成员以教授、博士为主体,以河南产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还具备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学科成员团结、和谐、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在中药化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才培养

学科目前主要承担《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新药研究与开发》以及《文献检索》等本科生的相关理论与实验课程以及研究生《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中药化学专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和《药物结构改造与修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我校《中药化学》课程是全国中医药院校设立该课最早的院校之一(设立于1962年),该课程1997、199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本学科自198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3年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2013年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冯卫生教授受聘为博士生导师,并于2014年开始自主招收博士生。本学科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含校外兼职导师4人)。

4.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围绕河南省丰富的中药资源,借助中药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开展中药资源化学应用基础和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该方向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类型、结构、性质、含量、分布、生物合成以及利用途径等,开展替代资源的寻找及发现,对中药进行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研究特色是遵循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以中药中水溶性成分为主要研究目标,采用现代提取分离鉴定技术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研究以河南道地药材和主产大宗中药材为研究对象,在活性指导下,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筛选中药和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研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对河南地道药材和大宗药材的质量标准以及产地加工、饮片炮制工艺进行规范化研究。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与创新药物研究以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测试其生物活性,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以期得到生物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的候选化合物,从而开发新药。

5.科研成果

本学科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973”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先后完成了河南产“四大怀药”以及伏牛山地区20多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质量标准、产地加工与炮制规范化研究,近五年内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6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100篇,出版著作15部,学科在研经费2500余万元。

6.学术带头人

冯卫生,男,1960年9月生,中药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重点学科及河南省中药学特色骨干学科的带头人、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教育部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十三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委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先后完成了河南省产卷柏、四大怀药、冬凌草、金银花、卫红花、山茱萸、石胆草、连翘、浅裂鳞毛蕨、哥兰叶、构树叶、水栀子、葶苈子、桑白皮、月见草等多种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对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条件,多次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1项——“地黄特色中药材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2017YFC1702801)866万元,2016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项——“河南道地大宗药材种质评价及集约化种植与示范”(豫财科[2016]149号)500万元,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地黄、山药、牛膝产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关键技术与品质特色研究”(171100310500)3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Phytochemistry, organic letter, JNP,药学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0多篇。为普通高等教育制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化学》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波谱解析》及“十三五”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的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化学》及《波谱解析》的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化学》第二主编。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

7.学科成员

姓名

性别

学历/学位

毕业院校

技术职称

是否硕博导

专业

冯卫生

博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硕导

中药化学

王彦志

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硕导

中药化学

雷敬卫

博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硕导

中药化学

陈辉

博士

北京协和医学院

副教授

硕导

中药化学

孙彦君

博士

沈阳药科大学

副教授

硕导

中药化学

吴亚

博士

郑州大学

副教授

硕导

药物化学

李晓坤

硕士

中国药科大学

副教授

硕导

药物化学

弓建红

博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药物化学

郝志友

博士

北京协和医学院

讲师

中药化学

张艳丽

博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讲师

天然药物化学

杜锟

博士

南非自由州大学

讲师

中药化学

李孟

博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讲师

中药化学

司盈盈

博士

沈阳药科大学

讲师

天然药物化学

赵珍珠

博士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讲师

天然药物化学

薛贵民

博士

中国药科大学

讲师

中药化学

支燕乐

博士

中国药科大学

讲师

药物化学

8.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科先后与日本冈山大学药学部、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河南地道药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中药水溶性活性成分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本学科鼓励学科内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积极加入各种学术团体。2016年至今,本学科教师共有50余人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