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便捷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建设>>校级重点>>正文
有机化学学科简介
2012-08-07 17:16  

1学科沿革

有机化学学科前身为化学学科,该学科由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三大课程组成,在我院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2003年被评为我院特色优势学科,并多次被评为我院和教育厅精品课程。近年来由于较大数量博士的引进,化学学科教师扩展到12人,科研方向也从“药物合成”衍生为“药物的化学修饰”和“药物配合物研究”两个成熟的分枝。为了更好的进行学科建设,于2009年7月学院将化学学科划分成了“有机化学”和“无机物化”两个学科。武雪芬教授原任化学学科负责人,现任有机化学学科主任。

本重点学科共有教师共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8人,本学科教师全部来自重点院校。

2. 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药物的化学修饰”, 特色和优势在于研究主体为化学合成药(药物合成、药物的化学修饰)或天然药物(天然药物的化学修饰及结构改造),与药学院新增专业药学、药物制剂及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一致,既拓宽了我院的研究方向,也为新增专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与本学科研究方向相一致的药化学科近年来也相继引进了多位药物合成方向的博士,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化学合成药研究的技术力量,对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学科带头人简介

武雪芬,女,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1995年晋升副教授,同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竞聘为我院化学学科负责人,现任我院有机化学学科主任,药物化学方向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指导教师,郑州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有机化学规划教材副主编。

长期以来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效果优秀,被评为我院十五期间优秀教师。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多项,其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河南省一等奖1项、河南省二等奖2项,于2007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分析化学、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和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3篇被EI收录;作为副主编编写并出版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有机化学”等教材8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9年争取河南省重大项目1项。

4.主要研究方向简介(含该方向学术带头人简介)

方向一:药物的化学修饰与新药开发

学术带头人:武雪芬(前面已介绍)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刺激性较强的抗溃疡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抗凝血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制备成药效互补且具有缓释功能的高分子药物,从而降低原药的刺激作用。

方向二:天然药物的化学修饰与结构改造

学术带头人:杨静

2007年1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进入河南中医学院进行教学科研工作。1985-2003年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高分子材料改性和药物合成工作,2004年至今研究工作一直集中在新型离子液体的创制和性能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503037,20533080)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225309)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KGXCX2-SW-2111)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2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等;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教学论文2篇。

本人在原有研究方向“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基础之上,目前已将研究方向侧重于将离子液体的药性研究及离子液体应用于药物合成与结构改造修饰方面,这将进一步带动本学科研究方向的横向和纵向发展。

5.科研情况

目前本学科比较成熟的研究方向为“药物的化学修饰”,该方向已经连续6年招收研究生,200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三等奖1项,2008年和2009年获批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争取到1项省级重大课题——“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资助经费50万元,给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基本保障。

有机化学学科为新成立学科,本学科人员主要为2008年和2009年新进博士。2005年以来,本学科方向发表约4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篇,国核14篇。编写教材10余部。

6.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本学科围绕“药物合成化学”开展科研工作,教学上具有鲜明特色。

(1)成员特色

学科成员均从事药物合成、有机化学研究方向,可及时把药物合成及有机化学最新进展传授给学生。近三年成员教学效果均为优秀,受到学生的好评

(2)课程特色

有机化学是我校开设最早,历史悠久的课程,本学科200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药学院新增的三大专业(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发展目标相一致,“化学合成药”是新增专业和学科教师科研的共同研究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机化学课程的是我院新增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推动力。

(3)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a、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程的讲解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b、使用教学模型和课件相结合进行教学。

c、强调以学生为主,进行实验操作,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2004年有机化学学科武雪芬教授随我院药物化学方向招收研究生,至今已经招收6届学生,目前已经毕业3届。毕业的3名学生中,1人进入大专院校任教,2人进入研究单位。

7.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并资助学科成员参加国内外各类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会,平均每年安排1-2次/年/人,促进学术交流和视野扩展。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各种岗前或在岗培训(如多媒体制作、双语教学、讲课比赛等)、参与新区实验室建设规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进修提高等。

(1)张京玉老师于2009年3月派往中国军事医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药物合成开发。

(2)杨静老师和张娟老师分别于寒暑假期间到中科院兰化所和河南省化学研究所进行科研协作。

(3)弓建红老师于2009年派往日本做访问学者。

8.平台建设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组拥有两个学生实验室、两个科研实验室、一个仪器室和一个准备室,拥有完善配套的磨口仪器,反应搅拌器、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等通用仪器设备,拥有多台循环水泵和旋转薄膜蒸发仪,还拥有高效真空干燥器、高速离心机等大型设备和多台显微熔点测定仪和自动旋光仪等,实验条件基本上满足教学的需要。

网络教学环境:

河南中医学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新建的教室多数具有多媒体课件放映条件。我们还开设了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课程建设资源全部上网。网络平台的建设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适宜的网络环境。

关闭窗口
 首页  |  学院简介  |  党务工作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建设  |  中药标本馆  |  学生工作  |  新网站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 邮政编码:450046 院办:86-371-65962746
Copyright © 2013-2014 hactcm.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